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,曾经辉煌的行业也难逃衰退的命运。制造业、通信业、零售业、媒体业、外贸业,这些我们熟悉的传统产业,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洗牌和调整。
数以万计的岗位正在消失,无数员工和家庭陷入困境。这场规模空前的"下岗潮"正悄然来袭,其规模之大、速度之快前所未有。
你我的工作,能否安然度过这场危机呢?
制造业:工匠时代的终结
曾几何时,“中国制造”响彻世界,无数辛勤的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。然而今天,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的冲击下,很多手工操作岗位正在被无情淘汰。仅今年上半年,制造业就缩减了近百万个工作岗位。
这其中不少是富士康等大厂的缩编,以富士康为例,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,解雇32万大陆员工,规模之大。这些已经到中年的制造业工人,他们的手工作业很难在自动化浪潮中立足。面对体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,要求他们转型并不容易。
通信业:遭遇互联网打击
移动、联通、电信曾经是央企的代名词,工薪稳定,被许多年轻人视为铁饭碗。但今天,5G和云计算的到来让信息传播进入了爆炸式增长,这冲击了传统的电信运营商。中国移动等公司纷纷裁撤了语音业务部门和实体网点,至少数万基层员工面临被迫转岗或失业的压力。
在互联网冲击下,这些技能单一的中老年员工能否顺利转型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。过去,中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发展中的所有问题,如今,发展放缓,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,而庞大的员工规模正是最严峻的问题之一。
实体零售行业:危机四伏
记忆中,大型商场、百货公司是人们购物的天堂。然而当下,电子商务让实体零售越来越艰难。从上半年财报数据来看,阿里巴巴以619.59亿元净利润总额位居电商三巨头之首,拼多多和京东分别为315.38亿元和103.80亿元。苏宁和国美则在各项指标上都表现不佳,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了负增长。
近3年来全国实体店关闭已超过32万家,今年上半年更是超过4000家。这让无数销售员工和老板陷入了失业困境。就连实力雄厚的国美、苏宁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,这波洗牌大潮,没有任何企业能独善其身。新零售时代,一切都需要回归用户,实体零售必须紧抓机遇加快转型。
传媒界:数字化浪潮席卷
我们都曾经是报纸的忠实读者,电视新闻联播更是整点必看。但今天,互联网和新媒体让一切瞬息万变。仅今年上半年,全国就停刊了近百家报纸,5年来传媒从业者减少超过20万人。
2023年元旦前后,《牡丹江晨报》《海曙新闻》《童话大王》《绵阳晚报》《崇明报》《温州商报》《城市画报》等十几家杂志报纸停刊或休刊;2022年,《贵阳晚报》《宜宾晚报》《河北科技报》《南方法治报》等停刊或休刊;2021年,《皖北晨报》《广元晚报》《内江晚报》《德阳晚报》等停刊或休刊。
众多资深编辑记者在内容冲击下失去了工作,他们也在崭新时代中寻找新的出路。这波数字化浪潮正在彻底重塑传媒格局,传统媒体工作者的处境艰难重重。
外贸业陷入风口浪尖
曾几何时,外贸订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但当下,中美贸易战和疫情导致订单锐减,今年上半年就有千家外贸企业倒闭。这让大量贸易从业者陷入就业困境。
在逆全球化潮流中,他们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要在这风口浪尖求生存,外贸企业必须优化客户和供应链结构,降本增效。
种种迹象表明,这五大传统产业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调整,部分工作岗位被淘汰是大势所趋。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每一个时代的终结都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。这场变革虽然残酷,但同时也将催生新的经济模式和增长动能。
具体来说,制造业虽然传统岗位在减少,但新兴的高端装备制造和精密加工领域正在快速崛起;电信行业也在努力拓展数字化业务,开启新局面;实体零售需要与新零售深度融合,走出困境;传统媒体可以在网络平台找到新的活力;外贸企业也可以把目光转向国内巨大的市场。
实际上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(2022年版)》净增了158个新职业,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。数据显示,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,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:10,供需比例严重失衡。
我们要保持乐观与自信,在失业中寻找希望,在痛苦中谋求转机。只要立足现实,把握新机遇,就一定能在这场洗牌中找到新的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