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SMT设备行业平台!
行业资讯  >  行业动态  >  干货分享丨SMT核心工艺解析与典型案例分析(2022精华版)
干货分享丨SMT核心工艺解析与典型案例分析(2022精华版)
2022年06月30日 09:08   浏览:1029   来源:昌

目录

1 PoP的焊接

2 QFN的焊接

3 BGA空洞

4 BGA球窝

5 BGA应力断裂

6 片式电容失效与工艺操作


1  PoP的焊接

1.1 类别

1.2 工艺方法


2  工艺方法

生产主要采用的是板上堆叠工艺,此工艺也有两种工艺方法:

•沾焊剂工艺;

•沾焊膏工艺。


1.2 工艺方法

•工艺的核心:焊剂或焊膏的沾涂工艺。


1.3 常见焊接不良

1)开焊(虚焊) / 球窝(枕头)

2)桥连(短路)


1.4 PoP球窝现象产生的机理与原因

1)机理,与BGA球窝现象产生原因一 样,但更复杂,叠加了双层的相互影响

•产生的机理:熔融的焊球与熔融的焊膏间存在Gap!

•产生Gap的原因是BGA变形。BGA越薄越容易变形,F-BGA、P-BGA最严重


必须建立这样的一个概念——动态变形,它比静态的共面性更有价值



2)PoP变形的主要原因

•PoP产生球窝,除了BGA变 形因素外,还多了上下层的相互影响因素


1.5 球窝(枕头)现象对策

a)合适的焊膏量

•BGA角部(四边的角)钢网开窗扩大


b)提高贴片的位置精度;

c)优化温度曲线,减少不同时熔化的时间。

  1.6 桥连(短路)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对策

原因:

1•BGA和PCB的变形,改变了熔锡条件;

2•焊膏印刷量多;

3•BGA受潮,出现“爆米花”现象;

4•过大的贴片压力,必须记住,桥连的焊膏一定会引起焊点间桥连。


1.7  案例 特殊PoP---ML PoP

1) 什么是ML-PoP?

ML-PoP,即Molded Laser PoP,简写为MLP,是一种由Qualcomm发明的“球 窝”焊盘封装形式,见下图所标POP。

相对于平面焊盘PoP,MLP容易发生球窝与桥连现象。

封装质量与工艺条件 对焊接良率影响非常大。


2 )工艺核心

助焊膏的厚度要求

上层芯片焊球沾涂助焊膏的厚度,越多越好,但不能覆盖到芯片封装体下面。 

•多,提高芯片的自对位能力,在X-Ray检测时,看到的焊点图形丰满而圆;

•少,芯片的自对位能力差,在X-Ray检测时,看到的焊点呈椭圆概率比较高,这是因 为上下球位置偏移所致。

生产控制要求:一般h≈50~70%,60%最佳。


3 ) 生产问题的解决

(1)桥连(短路)

产生的原因与机理

由于激光窝比较深,过多的焊剂将会把窝口封死,形成封闭的空气空间,高温 时气体膨胀将熔融焊锡排挤出去从而形成桥连!

措施

发生桥连多与封装质量有关。在此条件下,减少桥连的方法就是减少助焊膏量(厚度),采用活性比较强的助焊膏。

由于POP上下层焊接后被松香密封,不必担心可靠性的问题。


(2)球窝

产生的原 因 :  

a)温度不够,此时焊接的焊点呈双球形。 

b)焊剂少。


2.1 QFN

QFN属于BTC封装类别中的最早出现、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底部焊端封装, 其特点是焊端除焊接面外嵌在封装体内,如图所示。


2.2 工艺特点

1)QFN的焊端基本为一个面(0~0.05mm),与PCB焊盘构成“面—面”连接,正常的焊缝形态如图所示,其非边缘侧的焊缝不是“腰”形就是“坡”形,一般不会形成像BGA那样的“鼓”形,这点对于消除QFN封装体下焊点的桥连缺陷是非常有益的。

如果上下焊盘大小相差很大,焊缝一般为坡形


如果上下焊盘大小基本一样(半边相差不超过焊缝厚度),焊缝一般为腰形


工艺特点

2)由于几乎为“0”的底部(Stand-off)间隙和大尺寸的热沉焊盘等特点,QFN的工艺比较复杂,相对于其它封装,必须考虑热沉焊盘与信号焊盘焊缝厚度的平衡问题!


3)焊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为桥连和虚焊以及热沉焊盘空洞超标,见下图。

桥连主要发生在Cu间隔小于0.25mm的情况下,虚焊很多情况下是为了减少桥连而减小钢网 开窗的结果。热沉焊盘空洞超标与多因素有关,本质上是一个取决于PCB厚度与表 面处理,导热孔直径、密度与阻焊,焊膏与钢网开窗等多因素的综合问题。


4) 焊点的可靠性

QFN焊点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QFN的设计,一般而言,焊盘间距越大越好;Die  面积越小越好;QFN封装尺寸越小越好;PCB厚度越薄越好,从可靠性角度讲,不太适合于厚板上的应用。


2.3 桥连现象、原因与对策

1)桥连容易发生的位置

双排内排


2.3 桥连现象、原因与对策

2)主要原因

热沉焊盘焊锡量不足。

热沉焊盘因覆盖率以及散热孔吸锡(Via不塞孔情况下),可形成的焊缝厚度相对 要比信号焊盘焊缝厚度小,表面张力的作用下,周边信号焊盘上的焊锡被挤压 扩展,从而容易出新桥连现象。


【试验】

热沉焊盘焊膏量对QFN信号焊盘焊缝形态的影响试验:

采用喷印技术,信号焊盘焊膏量不变(内圈两个喷印点),

热沉焊盘焊膏量一 个5.4,一个2.5时焊接的结果。

说明热沉焊盘上焊膏量多少对周边信号焊盘的焊缝形态影响很大!

因为焊缝厚度决定了焊锡扩展的尺寸(QFN焊点不存在Z方向的润湿)。


3 对策

a) 提高焊膏覆盖率,如75%以上。

我们可以看到,热沉焊盘提高焊膏覆盖率,如75%以上的焊膏覆盖率决定焊缝的厚度,决定信号焊缝焊锡的扩展尺寸。

显然,覆盖率越高越利于减少桥连现象。


b) 采用厚的钢网,如0.127mm(5mil)。

c采用小的钢网开窗。

由于QFN本身焊盘都比较小,大多数在0.2~0.255x0.4~0.45,缩小钢网开窗,容易带来虚焊的风险。如果减少钢网厚度,则会抵消缩小窗口带来的减少焊膏量的效果并带来可靠性的问题。

d采用薄的阻焊设计,避免QFN焊盘附近布局导通孔以及丝印字符。


5 空洞现象、原因与对策

1主要原因

a) 热沉焊盘面积大。

b与热沉孔的设计有关,特别是是否塞孔有关。

热沉焊盘是为散热而设计,散热是通过散热孔将热量传导到地层而扩散出去, 如图所示。因此,热沉焊盘上一般都打有很多的孔。为了避免焊接时散热孔透 锡,往往进行半塞处理,这是导致出现大空洞的主要原因。


 2 对策

(1)散热孔不塞孔设计

为减少热沉焊盘焊缝中出现大的空洞,散热孔不塞孔。在这种条件下,一般 可采用下列方法来减少冒锡情况:

a)将QFN布局在第二次焊接的面上,即使冒锡也不会对组装工艺造成影 响;

b)对于尺寸比较大的热沉焊盘采用较大直径的散热孔设计,如  0.5~1.0mm;

c)采用小孔设计,但保持足够的孔壁间隔,方便采用避孔焊膏印刷工艺;  

d)将PCB的表面处理设计为OSP;

e)将PCB的厚度增加到2.0mm以上;  

f)将孔布局Layout在热沉焊盘的四周。


(2)优化钢网开窗设计

a)焊膏图形中不包含散热 孔;

b) 设计阻焊条,建立排气通道。


3 BGA空洞

3.1 BGA空洞的类别

BGA空洞,如图所示,根据发生的位置、大小,可简单分为两类:

1)界面微洞 空洞小,数量多,出现在BGA侧IMC与焊球界面,如左图。

2)截面大洞 单一空洞,出现在BGA焊球内,如右图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界面微洞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截面大洞


3.2 一般的原因

1)焊剂系统,主要是焊剂的配方存在不足(外因);

2)BGA焊球表面氧化严重(内因);

3)焊球与焊膏的相对量不合适(外因)。

4)使用了N2气氛进行焊接。实践中我们发现,焊膏在N2气氛条件下空洞会  更严重,这是因为N2降低了熔融焊球的表面张力的原因。

5)空洞的产生,与温度曲线、BGA吸潮等因素没有太大的关系,它们只影响空洞的数量。


3.3 机理推测

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,同一块板上的BGA,有的有空洞,有的却没有;

用无 铅焊膏焊接无铅BGA出现空洞的概率一般比较小,而用有铅焊膏焊接无铅BGA  则比较大;出现空洞后,换用活性比较强的焊膏空洞往往就会消失;调整温度曲 线、对BGA进行烘干,对减少空洞往往没有效果------。

这些经验是我们分析空洞形成原因的基础。

对于非HDI板,空洞的确由焊剂系统挥发物导致的,这点不容质疑。一个能够 解释以上种种现象的理论,目前只有“助焊剂溢出”说。

“助焊剂溢出”说,认为助焊剂挥发物的溢出速度取决于其黏度和厚度。助焊剂黏 度越大,焊剂的挥发物越难以析出熔融焊料,也就越容易形成空洞,如图所示。

什么样的情况下助焊剂的黏度比较大或挥发物比较多呢?一般而言,有以下几种情况:

1 助焊剂系统中溶剂的沸点比较低,如果助焊剂中溶剂沸点比较低,那么,焊剂在焊 膏熔融状态时会比较粘稠。这就是为什么采用无铅焊膏焊接无铅BGA空洞比较少的原因。

2 焊球氧化严重,焊球氧化层越厚,助焊反应生成的金属盐越多,这些金属盐使得焊 剂黏度增加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品牌的BGA容易产生而有些则不容易产生空洞的原因。

3 焊球尺寸越小,在同等焊膏量下越容易产生空洞。这是因为,焊球尺寸越小,被覆的焊剂越厚,焊剂挥发物质也越难以逃脱出去。


对HDI板,除上述原因外,更主要的是焊盘上微盲孔的结构。微盲孔内往往有 很多有机残留物,它们的挥发物是形成HDI板上BGA空洞的主要因素,如图所示。


3.4 对策

1 换用合适的焊膏或其它品牌的BGA;

2 换用活性焊膏;

3 减少焊膏量;

4 按焊球尺寸设计焊盘尺寸。


3.5 特定案例

HDI板,有微盲孔的焊盘上的无铅焊点100%会有空洞,如图所示。

焊盘上有微盲孔(Via in pad=VIP)


空洞

主要有两个原因:

1 微盲孔内有残留有机物。

残留有机物在焊接温度下分解形成气体,从而在BGA焊球内形成空洞,这是微盲孔引发空洞的一个最主要原因。

孔内残留有机物的多少与微盲孔的孔形有很大的关系,一般细腰形微盲孔最不容易洗干净,直形孔次之,倒梯形最容易洗干净。为减少空洞,目前许多厂家采用了半(塞)填孔工艺。

2 微盲孔截留空气。

由于HDI孔尺寸很小,焊膏不能填进HDI孔内,会截留空气,这是形成空洞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


4 BGA球窝(枕头效应)

4.1 球窝现象

焊球与焊膏没有焊连,而在焊球侧形成球窝,如图所示。

此缺陷属于虚焊的一 种,在无铅工艺、微焊盘条件下常常会发生。


4.2原因

原因比较多,主要有3方面原因:

1 焊球表面深度氧化;

2 焊接时焊球与焊膏在第一次塌落时没有接触,如BGA变形、焊膏薄,机理 见图所示;

3 贴片偏移位置比较大时,也会导致球窝现象,与共面性差导致球窝的机理

相同。


4.3对策

现场:

(1)对BGA进行干燥处理;

(2)选用活性比较强的焊膏或所谓的抗球窝焊膏。采用较强活性焊剂,大多数情况下对解决窝现象有效,但个别情况下则没有效果。

(3)增加焊膏量。如钢网开窗扩口(实际上主要是想增加BGA角部焊膏印刷量)、或采用阻焊剂定义焊盘。

(4)优化温度曲线,减小BGA本身的温度差以及减少焊剂活性的提前失效。

可采用平台保温、低的峰值温度,减少BGA本身的温差;缩短再流时间,延 长焊剂活性作用时间。

(5)采用N2气再流焊接


4.4 其它球窝现象

球窝现象,形成的原因与BGA的封装有关。不同类别的BGA封装,形成球窝的原因不完全一样,如FC-BGA,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其加热时变形使焊球与焊膏分离而引发的,而ML-POP的球窝则主要是因为加热不充分而形成的, 下面举三个例子:

1)FC-BGA

FC-BGA属于典型的双层结构,上面为硅片(即管芯,Die),下面为基板,前者的CTE为4ppm/℃,后者的CTE为15ppm/℃,在加热时因膨胀系数不同 而发生四角上翘,见图所示。

FC-BGA之所以发生四角上翘,是因为封装的结构与CTE的不同。对于此类器件,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比较低的峰值温度、比较慢的升/降温速率温度曲线。


2)球珊阵列连接器

球珊阵列连接器产生球窝的机理仍然是焊球与焊膏不接触,这并非连接器加热 时的变形所导致的(这种加热时因变形而使焊球不共面的现象,被intel称为动态共面性)。此连接器的封装非常特别,是在焊料无约束的焊端(焊盘为连接针的一部分,没有阻焊定义)上植球的,再流焊接加热时,焊球会沿连接针铺展或者 说发生芯吸现象,会引起焊球变矮。如果再流焊接加热比较快速,连接器周边焊球会先一步熔化,这种情况下,就可能引发球窝现象。这也是一种动态共面性差的典型案例,也说明动态共面性不完全决定于封装本身的变形,也取决于焊球直径的稳定。对于此案例来讲,减少连接器外围与中心的焊球温度差是减少球窝的 有效方法之一。


3)ML-POP

ML-POP属于球-球焊点结构,见图所示,中间封装不仅受热不好且热容量比较大。球窝现象(见图所示)是其主要的焊接不良之一。

BGA侧

BGA

5 BGA应力断裂GA应力断裂5 BGA应力断裂断裂

5.1 应力断裂特征

BGA焊点的应力断裂,一般发生在BGA侧IMC与焊盘界面,典型的特征就是断裂面呈沙质特征,见图所示。

BGA侧

BGA


5.2 原因分析

作用在焊点上的应力,无非机械应力和热应力。机械应力,指物体受到外力而 变形时,在其内因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应力。热应力,指温度改变 时,物体由于外在约束以及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约束,使其不能完全自由胀 缩而产生的应力。它们产生的应力有所不同,一般机械应力为拉应力,而热应 力为压应力。但不管哪类应力,对焊点的破坏机理都是一样的,即作用在焊点 上的剪切应力超过了焊点所能承受的能力而断开,见图所示。


有铅焊点内只有锡和铅的合金相(固溶体),焊点呈软的状态,如左图所示。焊点如果受到应力,一般会直接被吸收。

无铅焊点中的合金相增加了焊点的屈服强度,但却降低了塑性,如右图所示。焊点受到应力无法吸收,被直接传递到界面IMC层,这样,IMC成为影响可靠性 的关键因素。


5.3 对策

为了减少应力断裂发生的概率,一方面规范操作,减少应力;另一方面,提高 焊点的强度,避免产生超厚的IMC。

1)严格管控焊接温度与时间

Cu在熔融的SAC305中的溶解度是在Sn63/Pb37的8.6倍,在与SAC反应时会形成 较厚的IMC层。这点不同于有铅工艺,在有铅工艺条件下Cu与SnPb焊料形成的  IMC 一般不超过2.5μm,这是因为Pb 的抑制作用, 但在无铅工艺下, Cu 与 SAC305形成的IMC厚度很容易超过10μm。有效的措施就是尽可能减少BGA焊 球液态的持续时间,避免IMC的持续生长。


2) 采用低Ag+Ni 合金

低Ag+Ni 合金,具有优良的抗机械振动性能。Ag是加速界面IMC生长的元素,Ni对Cu3Sn的生产具有抑制作用,见左图所示。

如Cu与Sn+1.2Ag+0.5Cu+Ni焊料合金,反应形成的IMC薄而扁平。在250℃下仅形成2μm厚的IMC层,低Ag加Ni具有阻止IMC生长的作用,见图2所示。

同时也说明,Cu与不同的无铅焊料形成的IMC成分、形态也不同,这也反映了无 铅工艺的复杂性!

图1 蓝色为SAC305   粉红色为SAC305+Ni


3 )装配采用工装

特别是螺装操作,如果不使用底托工装,每装一次螺钉,PCB就会弯曲一次。如果PCB上有多个螺钉,就会产生多次弯曲,这对BGA的伤害是非常大的。


6 片式电容开裂与操作

6.1 组装要点

陶瓷片式电容,由于其片层结构特性而非常脆,很容易受应力损伤(出现裂 纹),组装要点:

(1)布局时,尽可能远离拼板分离边(1206以上10mm)、螺钉、局部焊接 元件、返修元件、经常插拔的插座-----等容易有应力的地方;

(2)对1206以上片式电容,严禁采用局部焊接工艺(喷嘴选择焊接、手工

焊接、返修工作台焊接);

(3)如果拼板分离边附近(5mm内)有尺寸大于0603的片式电容,严禁采

用手工分板;

(4)如果螺钉附近有尺寸大于0603的片式电容,严禁无支撑安装螺钉操作

(5)对于PCB上有0603以上片式电容,尺寸大、上面元件比较重的板,严

禁单手拿取;

(6)如果PCB上装1206以上片式电容,严禁高低温循环筛选。

(7)贴放时的冲击力不要过大。


6.2典型失效特征

1)机械应力作用下的裂纹特征

机械应力造成的开裂,特征非常典型,一般位于焊点下、如图所示的45°角度 开裂。这种开裂,一般外观看不出来,难以检查。


2)热应力作用下的裂纹特征

陶瓷片式电容,如果内部有空洞,很容易出现漏电。漏电会引起温升,而温升又会加剧漏电。在反复循环过程作用下,会引发热爆炸,形成树枝状开裂,如图所示。这种爆裂,是由热应力导致的,所以我们把它归为热应力开裂。


6.3 典型案例

案例1:局部热应力造成片式电容开裂

某产品上有四排同品牌、同规格的片式电容,其中靠近掩模选择焊元件的一排 电容的开裂比其它三排高很多,占到总开裂元件的60%以上,总的失效概率为 1/1000,如图所示。


6.3 典型案例

案例2:机械热应力造成片式电容开裂

某产品上位于拼板分离边(切割边)上的片式电容,出现比较多的烧坏现象,经过确认为 拼板分板导致片式电容出现裂纹,加电后因温度导致断裂处错位,从而引起片式 电容起火烧坏,见图所示。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 




头条号
介绍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