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LD的工艺流程遵循严格的顺序,确保了每次沉积仅添加一个原子层,从而实现了薄膜厚度的精准控制。基本步骤如下:
前驱体脉冲:ALD过程始于将第一种前驱体引入反应腔室。这种前驱体是一种含有目标沉积材料化学元素的气体或蒸汽,能够与晶圆表面的特定活性位点反应。前驱体分子吸附在晶圆表面,形成一层饱和的分子层。
惰性气体吹扫:随后,引入惰性气体(如氮气或氩气)进行吹扫,清除未反应的前驱体和副产品,确保晶圆表面干净,为下一步反应做准备。
第二前驱体脉冲:完成吹扫后,引入第二种前驱体,与第一步吸附的前驱体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所需的沉积物。这个反应通常是自限制的,即一旦所有活性位点被第一种前驱体占据,新的反应便不再发生。
(ALD一次循环步骤)
ALD的自限制反应是其核心原理。在每个循环中,前驱体分子仅能与表面的活性位点反应,一旦这些位点被完全占据,后续的前驱体分子便无法吸附,这保证了每轮沉积仅增加一层原子或分子。这一特性使得ALD在沉积薄膜时具有极高的均匀性和精确度,如下图,即使在复杂三维结构上也能保持良好的阶梯覆盖性。
ALD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极为广泛,包括但不限于:
高介电常数(High-k)材料沉积:用于新一代晶体管的栅极绝缘层,提高器件性能。
金属栅极沉积:如钛氮化物(TiN)、钽氮化物(TaN),用于提升晶体管的开关速度和效率。
互连阻挡层:防止金属扩散,保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三维结构填充:如在FinFET结构中填充沟道,实现更高的集成度。
原子层沉积(ALD)以其非凡的精确度和均匀性,为半导体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。通过掌握ALD的工艺流程与原理,工程师们得以在纳米尺度上构建出性能卓越的电子器件,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。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,ALD将在未来的半导体领域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