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子封装技术领域,LGA(Land Grid Array,焊盘网格阵列)封装以其紧凑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,成为加速度传感器的主流封装形式之一。然而,其表面贴装工艺对 PCB 设计、钢网制作及焊接工艺有极高要求。意法半导体(ST)发布的《LGA 封装加速度传感器表面贴装技术指导纲要》(TN0018),系统梳理了从 PCB 设计到焊接成型的全流程技术规范,为工程师提供了重要参考。本文将结合文档核心内容,解析关键技术要点,助力提升产品可靠性与生产良率。
尺寸参数
核心目的
布局禁忌
PCB 板材需选用高刚性材料,减少弯曲变形;导电层铜箔厚度建议根据电流负载合理设计,兼顾导电性与机械稳定性。
材质与厚度
开孔设计
推荐使用 Sn/Ag/Cu 无铅锡膏,符合环保要求;印刷后需检查锡膏的均匀性,避免出现厚度不均、塌陷或漏印等缺陷,影响焊接质量。
焊接温度曲线需根据 PCB 上所有元件的耐温特性综合设定,无需单独为传感器制定特殊曲线。LGA 封装符合 JEDEC J-STD-020C 标准 MSL3 等级,支持二次回流焊,但需注意:
传感器采用 ECOPACK® 无铅封装,符合 JEDEC JESD97 二级互连标准,焊接条件(如最高温度、时间)需参考器件内盒标签标注的额定值,确保长期使用中的环境适应性(如温度、湿度冲击)。
文档提供了 6 种典型 LGA 封装的详细尺寸(如 5x5x1.6mm 8 脚、3x3x1.0mm 16 脚等),包括焊盘布局、引脚间距、封装高度等参数(具体数据见表 A.1-A.6)。设计时需严格对照产品数据手册,确保封装与 PCB 焊盘的几何匹配。
LGA 封装加速度传感器的表面贴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从 PCB 布局的应力优化到钢网开孔的微米级精度控制,再到回流焊温度曲线的精准设定,每个环节均需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。通过对称走线设计、禁入区规划、锡膏印刷精度管控及焊接后清洗工艺,可有效提升器件的机械稳定性与电气性能,避免因工艺缺陷导致的传感器精度偏差或失效。
工程师在实际应用中,需结合具体产品型号(参考附录封装尺寸)与生产条件,细化各环节参数,并通过首件测试、AOI(自动光学检测)与 X 射线透视等手段,对焊接质量进行全流程监控。唯有如此,才能充分发挥 LGA 封装的技术优势,满足工业、消费电子等领域对高精度加速度传感器的严苛需求。
延伸思考:随着 MEMS 传感器向微型化、高集成度发展,LGA 封装的贴装技术将面临更高的精度挑战。如何通过数字化工艺仿真(如焊点应力模拟)与智能检测技术(如 AI 缺陷识别)进一步提升良率?这将是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方向。